工作第7年,我从日本微信辞职了
2024-06-09
4262 字
21 分钟

转眼之间我在LINE已经工作了6年整,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风格不同的产品和项目。5/17号我提了辞职申请,上星期,我走完了离职流程。今天这篇除了想写我和LINE的一些故事,也想留下一些自己对日本和将来的看法,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不要犯下同样的错误和正面去思考将来自己需要掌握的技能。

7年之前我感觉自己中了头菜#

7年前我收到的 LINE 的 Offer

我和LINE的结缘是在7年之前日语N2出成绩的下午,当时我拿到成绩单知道自己合格之后,兴奋之余也幻想着能不能去日本工作,于是投了LINE和square enix,最初,投完简历后的第三天LINE让我再发一遍简历的pdf,我以为是程序的自动回复,毕竟那时我还国内刚毕业,怎么会有人要刚毕业的,于是没有回复,一周后又是一封邮件让我再发一次正式简历,我发过去之后,便是一次笔试加上三次面试,最终神差鬼使的拿到了offer,我至今仍然不知道当时的面试官们究竟是看上了我哪点才招我进去的。

至于square enix,第二周我就收到了拒信。

跳槽#

为什么干了6年都没有跳槽#

我其实不是没有想过,2020年的时候有跳过,那时投了メルカリ,smartnews,和百度日本,最后是拿到了百度日本的offer,但金额只能说是非常不如人意,于是最后没有去。 在三年前的这次跳槽活动中,其实也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メルカリ让我用web做一个他们app的首页,我手工撸了一个双向绑定,得到的反馈是“虽然自行实现了类似框架,但没有实现app的abcdefg功能,因此不予采用” SmartNews问了“你有没有看过Chrome源码?” “你对使用Rust重写前端工具是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也确实没有看过,怕他问我更细节的问题,于是回答没有看过,以及没有接触过用Rust重写的工具链,于是挂了。 然而我准备过的算法问题和前端问题一个也没被问到过(笑) Google、Indeed、微软这三家,投了简历却始终没有被回复过。 我当然知道自己实力不行,同时也因为新冠有看了一些YouTuber和b站up主的成功故事,也同时自己平时的一些个人开发积累(bot等)给自己一直有在产出不少的被动收入,在LINE的生活属于平稳安宁不忙的情况下,那么在那时认为其实不跳槽耗到拿到永住后其实也没问题。等拿到永住后,副业去找单子做也好,去当YouTuber就算没有收入也是有吆喝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又打算跳槽了#

跳槽这件事从产生想法到付诸行动是有一定的门槛的,特别是公司各方面都相对其他公司比较安稳的情况下,并且如果和新职业的某些方面不是有巨大的差距下更是拿到offer也不会想去的。

三年前的那次跳槽,当时目的还是说能否有更好的挑战更高的薪水,在那时大家还是觉得互联网大厂福利好工资高技术氛围很棒。时至今日这些大家也知道其实是因为背后有足够的钱在支撑,今非昔比,开源节流是各大厂现在的主要目标,自然也会感受到寒冬。另外对于技术氛围的解读,三年前和现在我对这个的整体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2023年6月,我工作的产品LINE证券决定关停,我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9月份我被调到出前馆这个产品(类似于饿了么),我很疑惑为什么没有被调回原来的大前端部,而是把我外派到子公司去。

起初的三个月,我依然按照以往自己的工作风格,适时造成开发任务但并不在空闲时间主动去索求开发案件。但没过多久上司就找我谈话,要求工作时间内积极响应。

上司对我盯的很紧,包括Slack的在线状态也心心念念,这让我觉得工作中时刻有人在监督我让我很是不自在并且透不过气。但与这相反,在出前馆,所有的一切贯彻日本人的三大优秀传统ほうれん草,即报告联络相谈,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进行确认,否则你的同事就会给你下马威,包括又不仅限于PR里的骨头挑刺。

PR需要两个同意才能被合并,但一个大组中谁又了解你手里的功能性案件?然后就被要求去向同事整体说明你的设计你的想法,但这时如果对PR的修改意见不是你的写法有问题,而是对你案件整体功能的设计持有意见的话,那我想说关我屁事啊!?为什么在我已经做完功能的情况下要把这一切推翻从头来过?案件评审的时候你又不出席,老大都说可以了你为什么现在要跳出来拖人后腿?

而这一切甚至发生的更过,我总觉得同事的工作是在敷衍,感觉他是在为了表现他在工作所以才在工作的。我一周前就已经做完了案件的大部分,每天都在大群里喊,早会喊希望大家积极 review 但直到最后一周甚至最后一两天前同事才会给我做评审。我很理解大家手里都很忙,但如果你给了评审意见需要我修改,那我修改之后你还得再评审一次,我等到猴年马月?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同事提的意见是“我觉得 if / else if / else不太好,能不能改成switch,能不能抽出一个函数提前return?”。 我觉得你如果早个几周说我也不会那么生气,为什么要在马上要QA的这个节骨眼上提一些可有可无的意见?我观察了很多次,让我开始猜测你是否真的是在推动整个产品向前。

当然不止包括你的评审同事,整个PM也是追求KPI数字,做一些我认为可有可无的功能,类似于短信认证改成电话认证等,而且途中还没做完PM自己也跳槽了,那这让我觉得你的动机不纯,你也只是逢场作戏,并不是真正想让这个产品变得更好。

短期来看也许可以直接跟他们说去让他们不要这样做,但长期来看这一切都非常符合内耗这两个字,而我只能说对不起,耗不起。

包括也有12薪改成了15薪,很多福利被取消或者改差,办公室也变得很远等等硬性条件,但多少还能忍受,只是实在是让我觉得调到这个新的出前馆这边,完全看不到前途。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2023/10的时候因为合并,HR系统完全并入雅虎的系统,然而雅虎用的软银的人事系统非常旧,字符还是JIS的第一版,我的名字因为字符集原因没法导入因此全部被录入成了片假名,虽然之后通过申请把能够显示的字符改了回来,但我当时在递申请的时候就觉得“啊,我估计呆不长这家公司了”。

合并后的公司Logo

LINE的这6年与我的这6年#

我回顾我自己这6年,前三年我可能还稍有技术长进,也确实回顾自己各种留下的笔记博客以及留下的各种脚本等,前三年也确实是很积极的对内为自己留下将来很多的积累,对外输出自己的各种知识形象价值观。但后三年几乎没有任何输出,正面上的输出只有给自己不停地写脚本去自动化生活中的各种系统。

回过头想怎么会变成这样的结果,我自己觉得原因可能是:我为公司提出的贡献很少得到正反馈

这个正反馈包括工资,评价,以及人给我的语言上的反馈。在前三年为公司的各种项目上提出了很多想法,很多改进,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迟迟不能落地,有因为测试范围太大,测试时间不够,也有在PR评审阶段被人怼回去的。

其实现在去想,如果双方都能做一步后退,比如我去跟进了瓶颈,思考如何去解决瓶颈,比如,范围太大那我能否仅对某个地方做改动,测试排期久的话那先约定时间,之后记着去盯紧。

这个原因应该是最大的,我经历过的一件事是我发现了架构上的某个问题,然后我打了PR之后 Leader 说,你这个写法我没看过啊,你一动动了整个系统该怎么测试,我说这个写法只是你们不知道,现在小范围能跑就说明整体也没有问题。

最后PR过了,然后还因为改了这个架构上的问题 leader 还录了个 podcast 说是自己发现的问题。我当然是很生气一连好几条日文推特,被组里的其他人看到了然后负责人来向我道歉最后删推结束。我自己也申请换到了其他组去了。

那么在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之后我就开始变得比较“惰性”,你叫我做什么案件我就做什么案件,你指出我的代码有什么意见需要修改,我就完全按照你的意见去修改,首先这样很省时间我也没那么多心理上的负担,其次我主动去提出任何的想法,主动去改进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麻烦,对我的评价和工资没有任何反应,那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不如多学点新技术,多打会儿游戏,多写点自动化脚本。

同时我对升职加薪也有过期待,但总是事与愿违,我并没有能碰上类似的空缺机会,在一开始以为表现够好就会有机会但其实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经历了三年前的那次面试失败后其实心里是有一些不平衡的,凭什么他们能够进我没能进的公司,他们的PR或者代码其实也就那回事,跟我差不多或者甚至还没我会写。但是这次我面试了近30家大中小公司,最后只拿到了2家公司的 offer,给的反馈也大多与沟通,或者没法推进整个面试的话题更进一步。这样的结果现在来看其实是和这么一连的情况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我从来不会对同事和上司有任何的意见,永远都是好好先生,他们说什么我都是是是的,那么最终其实在沟通技能上也是毫无成长的。

那么反过来,很少给员工正反馈的公司做得如何呢?

2018年在刚进公司的时候股价平均也有4500点左右,而到合并前也只有4000点,一度跌下过3000点都不到,LINE的问题在我看来是只有流量但没有内容留住顾客,因此多元化的策略非常必须,但至于为什么明明做了这样那样的事情,却还是没能做起来最后还是不温不火的就不是我能分析的了。

LINE在下市前的股价

LINE曾经是一家好公司,感觉产品推动很快,感觉自己做每件事情都很有意义,而且在2018年,我觉得在日本,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比如乐天,比如mixi,比如メルカリ,这些企业的文化我觉得都无法和LINE相提并论,他们并不是一个频道上的。但近3年合并,总觉得写代码以外的事务性工作变得多了很多,做完的功能也推翻一次又一次,还有莫名其妙多出很多可有可无的一道步骤。其实是变得越来越像传统日本企业,而且这样的问题应该不只是LINE有,其他公司肯定也会有,所以如果今天我呆的不是出前馆这个组,也许我还会继续干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前馆这个组不行,如果其他的硬性条件没有发生变化,那我也不会萌生跳槽的想法。就和7年前一样,为什么来日本?我的回答也不会只有一个答案。

2018年的时候还组织韩国和日本的开发团建

将来的打算#

和国内的朋友聊天,大家一直在说卷卷卷的,我自己是认为合适的卷是有必要并且对公司行业和自我发展都是有益的。卷这个词可能有点用烂了,”合适的卷“应该被称之为适当的走出舒适圈以及抱有一颗对任何事情的上进心。国内有好多人为了不愿意强制加班跳槽到了其他国家,但未必不是另一个围墙。

三年前我对“技术氛围”的认知是大家是否积极会对新技术抱有开放的心态,积极采用,是否能够以技术再去推动产品发展等等,当我现在谈到“技术氛围”这四个字的认知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解读为,你的同事是否是真的用心在工作了,他们是否真的在乎你写的代码,他们的技术水平是否达到了一定程度,能够看懂你写的代码。在我看来最后这个屎坑用什么框架用什么代码砌成的可能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你的同事是否对他有一颗积极向前推动发展的心。这跟日本的终生雇佣制,安稳的劳动法可能有关,有可能是他们觉得这样做其实风险最小,最能保住自己的工作,最不会节外生枝。(这样的思想我觉得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看得到)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的朋友跳槽来日本的话,是否会感觉真的舒适就仁者见仁了。一方面下班手机关机是日本人的常态,大家会觉得这点很好,但自己的技术价值职业生涯能否得到提升,也许大环境可能还不如国内,需要你强于常人几倍的沟通和推动能力才能实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而我甚至会想如果毕业后没有来日本,在国内会不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没有办法考究,毕竟我不能同时活两个人的人生。

这篇文章可能是我自己的借口,包括同事对工作不上心那我也是不上心,包括为什么自己没有在工作中意识到去学习沟通技巧去多推动事情发展,那么换个工作环境,希望能成为自己重新向前的动力吧。

我和布朗熊

技术面上是深耕某个领域还是广泛熟知整体技术上的领域,我至今也没有想好,但我觉得工作之后,重要的不是去想方向,而是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准一个去花时间和精力参与,参与是最重要的。

工作第7年,我从日本微信辞职了
https://blog.xingoxu.com/2024/06/good-bye-line-corporation/
作者
xingo
发布于
2024-06-09
许可协议
CC BY-NC-SA 4.0